同一片大海,不同的乡愁歌曲大海啊故乡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2309497056482&wfr=spider&for=pc

同一片大海,不同的乡愁

歌曲《大海啊故乡》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

8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似乎都与乡愁和母亲紧密相关。从年,李谷一演唱的纪录片插曲《乡恋》迅速在全国流行起来开始,再到苏小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军港之夜》,和朱逢博“我思恋故乡的小河”的《那就是我》,音乐家和歌唱家们似乎都在故乡身上寻找温柔的力量。

《大海啊故乡》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的歌唱作品,在80年代初《歌曲》杂志社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其他一些新闻出版单位发起的面对普通听众的评选中,《大海啊故乡》与《军港之夜》等15首歌曲一同入选“我最喜爱的歌”排行榜。

▲朱明瑛在年春晚中演唱《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旋律舒展柔和,是悠扬的四三拍,全曲由六个乐句组成,没有鲜明昂扬的口号,也没有高亢起伏的直抒胸臆,歌曲第一段以二度或三度音程为主,虽然有为了表现海浪而使用的大跳音程,但作者还是在旋律上做出了平缓的衔接和处理,整体给人一种渺远而柔情的想象。

在这首歌创作的年代,那人们刚刚走过十年文革,迎来改革开放,那时,邓丽君柔曼的声音从老式卡带录音机中飘散在街头巷尾,在大众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比起铿锵有力的样板戏唱腔,和赞颂革命的高亢歌声,人们开始认同并热爱温柔的力量。而大众羞于提起爱情的心,也被电影《庐山恋》两位主角在荧幕上的一吻打破。

▲《大海啊故乡》词曲作者王立平

集体主义精神大于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忽然开始回归自己的内心,追溯自己的情感。由外向的斗争转化为自我的回归,正是《大海啊故乡》和《乡恋》这些“故乡”主题歌声出现的共同理由。文革后的人们就像游子一般,已经与自己的感情分别了太久。

但是正如《大海啊故乡》这首歌的歌词一样“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一个人的自我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人性中对温柔的爱情以及对母亲的依赖等等美好的感情也是永远不会消解的。

《大海啊故乡》这首歌的词曲作者都是著名音乐家王立平,他在80年代创作了一批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比如《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牧羊曲》以及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等等。王立平兼通作词作曲,因此他的作品中曲词都十分贴切。

这首《大海啊故乡》原本是为了电影《大海在呼唤》而创作的。电影表现的是两代中国海员和国际海员之间的友情,影片本身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这首歌却广为流传,甚至成为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亲情的见证。

▲《大海在呼唤》海报

年10月,台湾当局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而同年11月,一个叫凌峰的人就以探亲的名义回到了北京,开始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拍摄。凌峰出生在青岛,年随父母赴台,一去就是四十年,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怀念和感情。

▲凌峰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时剧照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辛弃疾的诗句正是80年代渴望回乡的台湾外省人的写照。在大陆,凌峰几乎走遍了每个地方,用摄像机拍下了各地的人情风貌,配上真挚的讲述,为台湾人带去了关于故乡最直观的记录。

《八千里路云和月》使用了《大海啊故乡》作为片尾曲,在画面中是祖国不同地方的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台湾的外省人在离开大陆的时候很多都和凌峰一样还是孩子,这些笑脸仿佛就映照着从前的他们。而《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充满温暖和包容的旋律,以及母亲般的情感也将浓浓的乡愁烘托了出来。

▲《八千里路云和月》片尾

现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对于台湾人来说,大海和故乡又有不同的意义。《大海啊故乡》这首来自大陆的歌曲带来的不仅是故乡的召唤,也是一种集体的认同。在台湾的外省人大多是士兵,他们在政府的安排下群居在低矮的眷村平房里。

语言的不通、气候的迥异以及政策难以周全,让这些人一直处于群居型的孤独之中。几乎每个聚居点都有唱京剧的票房,京剧的音乐与本地的闽南语戏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票友甚至对京剧的感情比大陆人对京剧的感情还要深。就算在两岸戒严的时间内,他们也要从香港转道,买一些京剧的唱片来听。《八千里路云和月》中故乡的风物让许多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了慰藉。

▲《八千里路云和月》片段

政府划给眷村的土地并没有明显的界线,但是生活习惯和建筑习惯的不同至今仍然泾渭分明。位于桃园市的陆光二村在年完成了从眷村到居民楼小区陆光新村(台湾称之为“国宅”)的改建,但是在制式上依旧与一街之隔的台湾本土透天住宅完全不同。

陆光新村两部分住宅楼夹着一条马路,政府的福利很好,马路上隔几步就修着一把长椅。而长椅上三五成群坐着,小声用浙江口音聊天的,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隔壁街讲着闽南话的大妈高声骂着自己的儿子,穿拖鞋的中年男人骑上摩托车呼啸而去,女孩子嚼着奶茶里的椰果——而这些丰富而热烈的人间烟火,似乎都与这些故乡是浙江台州的老人毫无关系。

▲台湾眷村旧照片

“大海啊故乡,大海啊故乡,我的故乡。”对于这些外省人来说,他们的故乡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却是难以回去的地方。王立平在这首歌里使用的如同母亲安慰般的温柔旋律,以及游子倾诉般的低声语调,对于台湾的外省人来说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或许在台湾他们只是被接受,但是故乡却永远为他们留着一个家。

人的生命不过百年,两岸的通讯也越来越便利,外省人对故乡的怀念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大海啊故乡》这首歌的旋律却一直在两岸共同唱响。

▲李健演唱《大海啊故乡》

年,台北板桥的重庆国民小学合唱队以这首歌获得了台北县合唱比赛的冠军。而在年6月,台湾的康轩文教事业也正式将《大海啊故乡》收录在由他们出版的国民小学六年级《艺术与人文》教科书内。或许正如《八千里路云和月》片尾画面的用意一样,无论哪里,面对祖国和故乡,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